一般在健身鍛煉時,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要起到互補性的結合安排作用,包括運動順序、運動量和運動強度、 訓練側重目標等方面。
運動鍛煉需要能耗支持,有氧運動的中后程是消耗脂肪為主;而無氧運動則以消耗體內糖原為主,這就決定了運動必須結合兩者的性質和關系:鍛煉先無氧,后有氧;有氧注重運動量,無氧著重運動強度;有氧側重減脂訓練,無氧側重肌肉訓練。
運動順序的結合
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可以分開訓練,這樣能保持一定的體能與精力,較好地集中于目標訓練,鍛煉也各有所取,如安排兩天的無氧運動,再做一天的有氧訓練,這樣交替進行。
如果是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放在一起訓練,應該先做無氧后做有氧,因為無氧運動要消耗體內糖原,然后接著再做有氧運動時,就能直接進入耗脂代謝的階段,銜接更完美,鍛煉效率高。
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結合
有氧運動是需要一定的持續時間來保證的,這樣才有有氧燃脂的有效性,然而強度要低些,不然無法堅持較長時間,所以具體會體現在運動的量上面,如慢跑30分鐘或5公里以上、持續幾十分鐘健身操就能取得較好的有氧效果。
無氧運動是體現在高的運動強度上,爆發力足、節奏快是無氧運動的特征,無論是力量舉重還是速度奔跑,都具有強烈的投入感,而不能拖拖拉拉以溫和的方式訓練,在精神和體力較飽滿的時候做無氧鍛煉較好。
所以,若有氧和無氧結合一起練,應在體能充沛的情況下先滿足無氧運動的高強度(大負荷或快節奏);在無氧結束后再做有氧訓練,保持運動量,運動強度小些(低抗阻和慢速率),在處理好強度和運動量關系的情況下,兩者的訓練效果會俱佳。
訓練側重目標的結合
有氧運動側重減脂和耐力訓練;而無氧運動側重肌肉和力量訓練。鍛煉的目標不同,因而鍛煉者的運動側重內容也會不同。
若以降脂減肥、提升耐力為訓練目標,應側重有氧運動的訓練項目,有氧內容的比例占多,無氧運動少些。為了不讓肌肉力量過于削弱,在單獨訓練日或在有氧運動前,可以保持一定強度的肌肉抗阻訓練:如俯臥撐、引體向上及深蹲之類的無氧運動。
若以發展肌肉力量或速度爆發力為訓練目標,則要側重于無氧訓練,無氧運動內容占據主要,有氧運動為次,因為做多有氧運動會消耗肌肉蛋白,對增肌不利,此時做有氧運動是為了維持身體的代謝平衡,限制體脂的增多。所以不宜長時間做有氧訓練,如在跑步機、動感單車上訓練半小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