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走達人張藝謀/抗癌斗士李雪健:健康生活啥時開始都不晚!

hhh 2023/02/06 檢舉 我要評論


最近有兩部春節檔電影《滿江紅》、《流浪地球》瘋狂刷屏朋友圈,好評如潮,實現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趁著熱鬧,小編也去看了,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的表現力都值得一夸。


老謀子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為新春佳節帶來驚喜。《滿江紅》一群人在一個宅子斗智斗勇,在充滿懸念、反轉、燒腦,生死攸關的緊張節拍中還夾雜著一絲詼諧幽默,劇情反轉反轉再反轉。


而流浪地球中,據影片設定,太陽即將毀滅,人類提出「數字生命」、「方舟」、「移山」和「逐月」四大逃生計劃。無論是令人目眩的視覺特效、緊張刺激的劇情還是人類應對災難的反思,很有教育意義。


以上都是小編觀看電影的片面理解,如有爭議多多見諒哈!關于劇情部分就不多做討論了,本文還是得回歸正題講講關于這兩部電影核心人物背后的運動健康故事。




想必大家看完滿江紅都會被電影劇情中每次轉場搖滾版豫劇BGM所洗腦,簡直上頭,每次走路腦海里都忍不住配上這段BGM,走路都比往常快速了許多。



網友們都十分有才,他們根據《滿江紅》劇中演員在BGM下走出的步數,整理了一份微信步數排行榜。


孫均(易烊千璽飾演)能走到3萬的步數簡直是實至名歸,畢竟基本每次轉場都有他的份。



但要數步數達人,小編認為應該頒給這部劇的導演張藝謀,現實中張藝謀每天都會以中高速度快走5公里。


前段時間,他的一段視訊刷爆網絡,視訊中張藝謀全副武裝,出現在鏡頭前,他身穿皮褲加羽絨,眼神堅毅,即使北京當天下了很大的雪,道路濕滑,但他仍然健步如飛。


老謀子說:「他每天都會以中高速度快走5公里,每天進行有氧運動對身體有好處,身體好了才能為國家多做貢獻!他還號召每個人都要運動,要不人現在都太胖了,有時候三高。他還提醒大家在運動時候,保護好膝蓋,運動要堅持,風雨無阻!」



不得不承認,老謀子是真的自律,這樣的運動精神讓人佩服。


如今的張藝謀已有73歲,但看上去一點都不顯老,不但思維活躍,更重要的是他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工作精力,讓很多年輕人與之相比都自愧不如。


對于張藝謀導演的養生之道很多人都想知道,演員張譯在接受媒體采訪表示,張藝謀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但生活作息絲毫不像老年人,每日工作安排緊張充實,勤奮程度讓他自愧不如。


張譯介紹,張藝謀導演每天的睡眠只有三個小時,睜開眼睛后幾乎所有時間都在工作,忙起來每天只吃一頓飯,但是卻堅持每天跑五公里以上。



張藝謀笑稱自己是「斜杠中老年」,不同類型的電影、舞台劇、大型演出,只要是與創作有關的,他都想去嘗試,特別是幾個項目齊頭并進,他有堅持運動的習慣,早上或晚上跑,不論在家還是片場,只要有空,都至少5公里。


可以說堅持運動就是張藝謀保持健康和精力充沛的秘訣之一,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通過適度運動,才能讓我們保持很好的應激狀態,免疫力得到很大提升,精神狀態也會變得更好。





在流浪地球中想必大家都被老戲骨李雪健的演技所感動,在劇中他塑造的中國代表這個角色,雖然話語不多,但每句話都鏗鏘有力, 氣場十足。


但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電影上映前,李雪健一直都身處質疑聲中。


當時網上有幾段拍攝花絮,鏡頭中的李雪健聲音沙啞,說台詞也愈發費力。


一些網友不僅不心疼,還用最刺耳的言語去傷害這位69歲的老人——說他是公鴨嗓;說他制造噪音;說他給電影拖后腿;說他太貪,那麼老還要出來撈錢……


但大家并不了解的是李雪健20年前患上鼻咽癌,此后便一直飽受病痛折磨,雖然如今已熬過「五年之癢」,但他的聲帶損害嚴重,說話已經不清楚了,所以他表演得很辛苦,特別是說台詞很費勁。


為了還原李雪健的聲音,《流浪地球2》的劇組運用AI技術修復了他的原聲,最終才得以完美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李雪健是公認的實力派演員,共斬獲了33次影帝,在他出道的40多年里,塑造了許多深入人心的角色。


2001年,李雪健在拍攝一部電視劇時,感到脖子上長了一個小疙瘩,嗓子很難受,沒想到隔些天他便咳出了血,但是為了不耽誤劇組進程,他只是吃了點消炎藥就去拍攝了。


一個月后,李雪健就被確診為鼻咽癌。病重時,連喝口水都咽不下去,一活動就頭暈,嘔吐不止。考慮到病情和可能出現的后遺癥,他當時沒有選擇切除手術,而是采取傳統的化療方法。



化療的過程十分痛苦,李雪健做化療常要平躺著幾小時不能動,化療的痛苦一度讓他想放棄,但是在家人的關心和對演戲的愛好之下,他通過鍛煉堅持了下去。


李雪健在談起和病魔做斗爭的日子,并戰勝癌癥時,李雪健分享了這四點:1. 能吃能睡,2. 放寬心態,3. 配合醫生,4. 配合家人。


通過兩年的治療時間,2003年春天癌癥基本痊愈。2012年在媒體采訪中說「醫生給我診斷過,痊愈了,他們老早把我這(患癌)帽子給摘了!」他說,這場大病改變了自己以前的很多「惡習」,恢復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狀態。


出院后的修養時間,他開始從頭學起了書法和畫畫。有人問他練的是什麼字體,他說:「人家都說我是‘沒體’,其實就是為了養心,我畫的畫,都是去買來兒童學畫的那種書,跟著學。有時候朋友來了,就和他們下下圍棋,或者在電視上看看圍棋。」


他還十分喜歡觀看拳擊比賽,他說:「圍棋和拳擊,一個是靜中有動,一個是動中有靜。


李雪健通過積極的運動鍛煉,樂觀積極的面對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將癌癥對身體的傷害降到了最小。



雖然張藝謀導演和李雪健老師都已經進入耄耋之年,但他們依然常年保持堅持運動的好習慣,他們知曉堅持鍛煉能讓他們實現積極健康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值得我們每個年輕人學習。




癌癥是常見病,多發病,是人人都有可能發生的疾病,作為眾病之王,癌癥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并且呈現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


普通大眾似乎總是認為癌癥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其實隨著壽命的延長,癌癥作為一種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顯著上升的疾病,對于人們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


在我國,癌癥是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而美國癌癥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如果將一個人每年患上腫瘤的風險累加起來,按人均期望壽命74歲算,每個中國人一生中,患上腫瘤的機率是22%左右,也就是說1/5的人會在一生中發生各種癌癥。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癌癥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


三分之一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美國醫學雜志•內科》發布的美國國家癌癥中心的一項研究,對144萬人群從1987年到2004年進行了18年的跟蹤研究,在總計26種癌癥中,發生鍛煉能顯著降低其中13種癌癥的發病率,分別為:

食管癌(42%),肝癌(27%)

肺癌(23%)、腎癌(23%)

胃癌(22%)、子宮內膜癌(21%)

白血病(20%)、骨髓瘤(17%)

結腸癌(16%)、腦癌(13%)

直腸癌(13%)、膀胱癌(13%)、乳腺癌(10%)。


中國發病排在前10位的癌癥,有8種都可以運動中獲得顯著益處。


運動可以降低中國排名前10的癌癥中的8種發病率



那麼有沒有哪項運動防癌效果最好?步行?跑步?騎行?球類運動?

研究發現,鍛煉方式不是最重要的,任何運動方式都可以發揮預防癌癥的作用。


步行、跑步、騎行、打球、廣場舞,只要你動起來,啥都行。



美國癌癥協會根據過去近8年的科學研究成果,在《癌癥預防的運動與飲食指南》提出目前在運動和飲食方面的防癌最佳建議:


終其一生保持健康合理的體重,避免在成年階段體重增加;


限制久坐、平躺、看電視以及其他屏幕時間,目的是減少久坐帶來的危害;


每周保持150-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者75-150分鐘大強度運動,或者中等強度活動與大強度活動兼而有之,但總量要實現上述標準。


如果能達到,甚至超過每周30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或者150分鐘大強度活動,對于癌癥預防來說具有最佳的效果。


運動量相對越多健康收益越大

● 攝入健康營養豐富的食物,對于保持健康體重非常重要;

● 攝入多樣化、深綠色、紅色、黃色的蔬菜和富含纖維素的豆類;

● 攝入各種顏色的水果;

● 攝入全谷類食物比如玉米、燕麥等;

● 限制紅肉和加工肉類比如培根、火腿腸、肉罐頭的攝入;

● 限制攝入含糖飲料,加工食物和精制谷類比如米飯、面粉;

● 最好不要飲酒;




對于任何一個個體來說,發生和不發生癌癥機率只有0和1的區別,運動并不能絕對避免癌癥發生,但卻可以減少我們發生癌癥的可能性。


除了運動,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每日7—9個小時的睡眠,少熬夜,還要注意控制飲酒和戒煙,保持良好心態,生活中要學會積極平和地處理事情,凡事不要過度焦慮,定期體檢,每年安排針對性的癌癥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用戶評論